近年来,广西各地统筹旅游资源,实施“党建+旅游”发展策略,建设旅游红色驿站,以党建引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旅游业发展软实力。
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桂林市依托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建设一批旅游红色驿站,把基层党建与胜地建设拧为“一股绳”,已成为桂林市基层党建的一大创举和党建的一大亮点。在《桂林市旅游红色驿站建设实施方案》指导下,首批60个红色驿站建成投入使用。一个特色鲜明的标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一个旅游咨询中心、一套上墙制度、一个游客“微心愿”,构成了展示桂林党建文化、传统文化、旅游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
阳朔是广西旅游经典品牌,桂林市首个红色旅游驿站于去年9月在该县杨堤揭牌。阳朔首期建设了柚子湾、杨堤、下岩、世外桃源和遇龙5个旅游红色驿站。去年9月,由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组织的第五期越南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考察团专程到阳朔县考察了阳堤、葡萄镇下岩村旅游红色驿站建设情况。杨堤驿站通过开展的“党员三亮”(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措施服务中外游客以及下岩村驿站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都受到了考察团的赞扬,认为旅游红色驿站建设能够不断繁荣旅游经济、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值得研究借鉴。
阳朔旅游红色驿站的建设融合了阳朔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配套了标识、旅游咨询电子平台等“十个一”设置,通过搭建党建服务平台,深挖当地的历史和人文,实现文化、旅游、党建的全面升级。各站点根据本地风土人情和特点制作服务手册,详细介绍了周边风景、交通、食宿、特产等情况,让游客充分掌握信息实现“零障碍”旅游。如,柚子湾驿站设置了第一书记推荐专区,向游客推荐有品质保障的旅游线路、民宿和农产品;杨堤驿站设置了大型阳朔农产品展柜;遇龙村驿站设置了人文、历史、风景图片展等等,每一个驿站还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展示阳朔特色风光、人文历史,推荐美食美景,提供旅游线路、旅游攻略等自助服务。让游客在享受秀美山水的同时,也能感受当地深厚的人文情怀。
据了解,阳朔县将利用一年的时间,通过跨前一步主动建设,实现红色驿站全域化;跨前一步主动服务,实现红色驿站品牌化;跨前一步主动延伸,实现红色驿站引领旅游业态升级化的“三个跨前一步”工作法,推动基层党建有效嵌入全县主要景点景区和114个村(居)委,让旅游红色服务从“零散分布”转变到“全域发展”,使旅游红色驿站成为阳朔山水之外的最美风景和最亮品牌。
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旅游红色驿站,以“红色动力”服务广大游客。据统计,2018年旅游红色驿站共收集意见建议415条,为游客排忧解难320余人次。驿站党组以文化搭台,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文化旅游工作中,将“妈祖文化”“崇榕文化”“桂剧文化”融入“古榕大讲堂”、休闲文化长廊、古榕文化展厅中,把古榕、古街、妈祖庙、妈祖广场和无公害葡萄种植示范基地5个点确定为“党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党建+文化旅游”党建品牌。
桂林市荔浦市马岭鼓寨生态优良、村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郁,该村党支部深度挖掘“生态、民族、古村”,通过打造“旅游红色驿站”,构建“景区+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新路子。荔浦马岭镇马岭鼓寨党支部书记夏旺介绍说:“在开展脱贫攻坚活动中,我们以‘生态旅游+古村保护+民族特色+脱贫攻坚’的发展新模式,在景区建立了6个扶贫商铺,所得利益全部作为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马岭鼓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打造“旅游红色驿站”,引领群众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模式;群众与企业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旅游业绩逐年上升。
今年1月,桂林市象山区在侗情水庄景区设立了旅游红色驿站,向游客提供休憩场所、饮水充电、指向问路等服务的同时,也宣传了党建工作和旅游景区。
不只桂林,广西其他城市旅游红色驿站的建设也进行得有声有色。如梧州市蒙山县在辖区各景区景点建立10个“红色驿站”,统一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建立便民服务点,提供茶水等便民服务并开展旅游维权,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在旅游行业企业建立4个党员联系点,旅游部门选派12名党建指导员指导相关景区、单位建立完善党建阵地,搭建党建工作与行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平台载体。同时,该县将国家3A级景区西炮台公园建设成红色主题公园,融入党员红色教育相关内容;整合蒙山历史文化园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在丰富党员干部红色教育资源的同时,宣传推介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