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观众都有精神力量的获得感

2019-05-25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长眠在这里的一对相爱至深的革命伴侣……”在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舞台上,天津选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讲解员陈倩饱含深情地讲述着《革命夫妻陈明辛锐》。

大赛中获评专业组金牌讲解员,在陈倩看来这是光荣称号,更是重要激励。荣誉背后,则有着她工作5年6000多场讲解的积淀。近日,她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红色文化”的宣讲人,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更好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满足大众对红色旅游和新时代讲解员的需求,“讲解员是展览与观众之间的纽带,我希望让每一位观众都有精神力量的获得感。”

扎实积累百炼成金

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30个红色主题中抽到“沂蒙精神”,那时距决赛仅有2天,陈倩要独自完成对主题演讲的资料收集、稿件撰写、视频和PPT制作、配乐等。熟背讲稿、反复演练,压力之下给陈倩带来的更多是动力。“革命前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国牺牲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大赛中的从容和自信,源于平时的扎实积累。陈倩告诉记者,她制定了每天早起练声的计划,坚持阅读文章、新闻,练习发音、吐字、气息、语言技巧、情感把控等。作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宣讲团成员她曾随团队赴中组部、外交部、天津市人大、天津市政协等宣讲百余场。陈倩认为,讲解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持续充电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讲解员既应该是一位口才良好的演说家,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研究型专家。”

在纪念馆,淡季时每天观众也能达到1000多人次,旺季时每天观众超过1万人次。曾经最忙碌的一天,陈倩连续讲解14场,平均每场40分钟,这意味着她一整天没有休息时间。陈倩说,她以“学习伟人爱岗敬业严谨高效甘于奉献”的馆训作为职业操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场讲解、每一位观众。

记得那是2018年一个普通的日子,一拨普通的观众,陈倩的工作也和往常没有不同。可就在那次讲解完成时,五六十位观众主动上前热情地向陈倩握手致谢。那一刻,陈倩为之动容。

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2017年,由中央宣传部等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举办,陈倩作为天津市讲解员代表参与讲解。某天,她所在的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建设为主题的最后两个展区迎来了一拨老年观众。陈倩考虑到老人们已经参观了1个多小时比较辛苦,便贴心询问是否压缩些时间,可大家都说一定要多看看,感叹以后也不一定能看到了。老人们步履蹒跚,却意犹未尽,陈倩顿时眼眶泛红。“当时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有些纠结,更被深深地打动。他们是部队离休干部,是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奋斗者缩影。看到祖国的巨大成就,他们特别欣慰。为此我特意将讲解时间延长了两三倍。”

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日常阵地讲解中,约3万字基础讲解词是每位讲解员必须烂熟于心的。在此基础上,纪念馆研究团队还会不断整理新资料,将中央精神、时事等与讲解结合。陈倩举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我们就将周总理家风的内容重新归纳出来,把红色‘老’故事讲出时代新内涵。”

从心出发全情投入

回想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幕,陈倩依然印象深刻。有一天,当一位93岁抗战老兵走进纪念馆时,陈倩感到平日里研究、讲解的红色故事中的人物就鲜活地出现在面前。“老先生在参观过程中,不时地跟我交流,讲他10多岁参军后历经枪林弹雨、在战火中的往事。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自己的职业选择。”正是从那场讲解之后,一颗红色情怀的种子在陈倩心中生根。

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到全情投入一场场讲解的专业讲解员,陈倩愈加感受到一名出色的讲解员不仅要有工作热情,更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从刚开始觉得讲解只是把稿子背下来讲给观众听,到逐渐用心揣摩讲解词、研究文物背后的故事等,陈倩称这是她从稚气走向成熟的体现。“而真正做到因人施讲、百问不倒,只有下苦功、学习积累,没有捷径。讲解过程中,我随时观察每位观众的反应,哪些是感兴趣的,哪些是有共鸣的。为了解答观众的疑难问题,我不断地请教求证专家、查找翻阅资料、总结积累消化。我的全程讲解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提升到现在能讲两三个小时。”

陈倩认为,作为伟人精神和红色故事的传播者,我们应该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充分利用纪念馆资源优势,创新讲解维度,激励新的一代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绚丽光彩